2020年9月 引自:《中國教育報》
9月5日晚11點多,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簡稱廣醫一院)科研團隊成員關偉傑還在實驗室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特征🤚🏼👨🏻🦼。前一天晚上10點多,他接到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電話😾,又開始新的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科研任務🥰。
從今年1月至今,鐘南山一直帶領團隊攻關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難題。因為一張夜馳武漢時在餐車閉目養神的照片,因為接受采訪時“肯定存在人傳人”的論斷拉響的警報,繼2003年非典之後,鐘南山又一次披上鎧甲,戰鬥在疫情防控第一線。2月28日,鐘南山團隊論文《中國2019新型冠狀病毒疾病的臨床特征》🤰🧿,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關偉傑說,該論文數據點多、面廣🧥、量大🔴,對中國乃至世界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貢獻。
與此同時,從1960年擔任原北京醫學院放射醫學教研組助教以來,鐘南山就一直堅持傳道授業🔻🪿、培育新人。在他的推動下,廣州醫科大學相繼在2010年👛、2013年分別創辦了南山班、南山學院🤛。他工作再忙,也堅持為南山班親自授課🧪。9月4日,鐘南山當選2020年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床邊教學”引領學生多臨床✬、反復臨床
淩晨4點多🧑🧒🧒,廣醫一院一位慢阻肺的患者上完廁所後🦣,突然渾身冒冷汗,呼吸急促,血氧一直往下掉。一線值班醫生相繼用了霧化、平喘、速尿等治療手段🥂,均未緩解。要不要按常規給病人氣管插管🏃🏻➡️、連接有創呼吸機✊?不要機械地執行常規治療流程◼️,總住院醫師秦茵茵想起導師鐘南山的教導。
秦茵茵經常見證導師鐘南山從患者臨床特征中找到準確病因。1998年🌺,鐘南山深入分析一位病人的臨床特征,偏向懷疑是肺結核,接到肺結節的病理報告後,他要求病理科再做深切👷♂️、檢測。跟診的秦茵茵大吃一驚👶:“病理分析報告不是診療金標準麽,難道也能懷疑?”深切病理檢測發現了“幹酪樣壞死”,鐘南山的懷疑得到證實。
有樣學樣,秦茵茵詢問病情👨🏿💻、檢查體征後,懷疑病人因上廁所用力🗯🌥、肺順應性差👨🏼🏫,導致自發性氣胸。經X光檢查,證實病人氣胸;秦茵茵馬上進行胸腔閉式引流,病人血氧很快回升🔃。
鐘南山深知,臨床經驗不足的醫生容易誤診👩🏻🦼➡️🌈。從1964年至1971年,鐘南山曾下放農村勞動、當過鍋爐工等,臨床工作荒廢近8年↙️。剛回廣州做急診科醫生🌳🧔🏼♂️,鐘南山第一次出診,就誤將結核病人消化道嘔血當作咳血🏹,病人差點因未能及時搶救而喪命🙆🏼♂️。知恥而後勇。鐘南山拼命學習補短板🚍,紮進臨床一線,很快就從讓領導擔驚受怕的外行👩🏽🦱,變為能啃硬骨頭的尖刀。
“鐘院士的成長經歷表明🧮,臨床才是醫學生專業成長最好的練兵場。”廣州醫科大學教務處處長李建華說。在鐘南山的推動下,廣州醫科大學將南山班🦻🏿、南山學院作為試點,以人體器官系統為統領,整合原本分離的基礎知識和臨床知識🏊♂️。意昂3還為學生配備診療經驗豐富的導師,帶他們進醫院早臨床🚳、多臨床🍢、反復臨床✋🏿。
從大一下學期起,南山學院2015級學生麥泳琳每學期都會先學器官系統基礎知識🏂🏿,隨後到醫院對應的科室實習。麥泳琳發現𓀕,導師們都很註重案例教學,“老師們就經常拿真實診療問題,引導我們思考病情如何發生、進展、預後轉歸,教導我們學以致用”🪕。
南山學院學生不但臨床經驗豐富👩👩👧,還更具人文素養🥏。鐘南山一再強調,醫生不是治病👩🏽🚀,是治病人♏️。由於鐘南山捂熱聽診器再聽診等暖人細節🫴🏽,很多病人一見鐘南山,就說自己的病已經好了一半🌠。在鐘南山指導下,南山學院著力強化人文素養教育,增設醫患溝通🛰👨🏿🦱、醫學心理學等課程,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義診、關愛老人等誌願活動。
為辦好南山班、南山學院,鐘南山親任南山班班主任,很多重大事情,他都親力親為。每次給南山學院學生講課前,鐘南山都要認真做課件,並提前一周發給秦茵茵,讓她幫忙提意見🪹。2017年,申報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時,鐘南山認真準備、提前演練😄。正式答辯時,評委一見他便肅然起敬說👩🏻🏭:“鐘老👨🏽⚖️,您親自來了🧏🏼♂️!”當時已81歲的鐘南山回答說:“我的事情我要自己辦。”
培育多學科團隊努力攻克疑難雜症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每周三上午、每周四下午,是鐘南山雷打不動的大查房、門診時間🕙🤙。面對這些疑難病患者,他身體力行“走一步看一步”的診療原則。“鐘老師說任何話🤾🏽♀️👨🎨、做任何事,都講依據♻️。他再三要求我們說話、看病都要有理有據,不能輕易下結論。”秦茵茵發現🦛,對復雜的臨床病例,鐘南山不會直接給定論,而是先對患者進行輔助檢查🐥,必要時給予試驗性的診治🚑,隨後密切關註病情變化♚、治療效果📘,動態調整治療方案,直至確診病因、病情緩解。
鐘南山對自己的病人會關註到底,門診🤾🏼♀️、查房時,對病人病症、療效等前後變化問得非常仔細🐆👩🦯➡️。對病人跟蹤調查不及時🕺🏿、交流溝通不深入的博士生,會被鐘南山當場問住。“鐘院士多次強調,這些患者此前已到多家醫院尋醫問藥🎬,到這裏就想抓住生命中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病人病症,盡量不放過任何能追蹤到病魔的蛛絲馬跡,要想盡辦法幫病人打敗病魔🎲。”關偉傑已將鐘南山律己律人的嚴格要求,從壓力變成了習慣。
正是堅守在臨床與疑難雜症作鬥爭,鐘南山較早就與非典等新型病毒正面交鋒。正是靠著走一步看一步的實踐,迎戰非典病毒這個全新敵人時🦹🏿♂️,他帶隊摸索出“三早三合理”的治療經驗❓。當國內疾控權威公開宣稱病原是衣原體時🧝🏿♂️,他能用診治一線的實踐案例去證偽。“醫學上說假話是要出人命的🏇🏿🦨。”一步接一步地踏實治學,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是鐘南山為人處世🧑🏼🚀、教書育人的重要原則🧄。
“鐘院士從不以權威自居🚅。對於不了解的細節問題,他經常向相關專家哪怕是年輕人說👩🏼🚀,我要向你請教。”鐘南山就多次與團隊成員🧑🏽🌾、廣醫一院博導梁文華,就研究細節進行探討。
“鐘院士非常註重團隊合作👩🏻🍳,他常說,不是靠他一個人解決問題的,而是靠他組織大家來解決問題🐒。”秦茵茵回憶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學科協作診療模式還沒出現之前♿,鐘南山就經常組織不同科室專家,共同對疑難雜症患者進行會診🦹🏿🫠。鐘南山經常向學生強調,醫生給病人看病☺️,不能像鐵路警察那樣各管一段。他的患者如存在呼吸系統以外的病症,他就會請相關科室專家一同診治🙍🏻♂️。
病例分析會議室是鐘南山帶領多兵團作戰的指揮室。“鐘老師經常很真誠地在會上說🕵🏼,他只對呼吸專業懂得多一點,心臟、胃腸等方向所知不多,需要多向大家請教。”秦茵茵發現🦓,鐘南山再三強調這裏沒有等級🏋🏼♀️🧽,鼓勵爭鋒,鼓勵每個與會醫生暢所欲言🧔🏼♀️,合力為病人找出最佳治療方案。他總是先認真記每個醫生的發言,筆記做得全場最滿,最後才表達個人意見🏋🏼。
新想法🏊🏽♂️、好方法在這裏激發、總結、交流。有的學生原來不善表達,經過鍛煉後,表達、邏輯等能力快速提升。講話有邏輯🥳🦶、列數據🤵🏻♀️、擺問題🙆🏽♂️、有方案,是大家對鐘南山學生的一致印象。
做科研是為了治病救人而不是發論文
9月下旬,第4屆世界支氣管擴張和非結核分枝桿菌病大會將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關偉傑將作為中國唯一代表參會。這正因為他在支氣管擴張(簡稱支擴)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我們原來不知道敵人是誰,在哪裏,更別說如何有效預防。”關偉傑介紹,據不完全統計☸️,支擴發病率將近1%。但在2011年前,由於相關研究匱乏,該病臨床治療一直沿用增強病人免疫力、幫助排痰等傳統路徑。但部分病人病情突然加重,咯血、住院🐠。
對難以解決的疑難病症,鐘南山帶隊將其作為科研攻關新課題、新方向。2011年,關偉傑成為鐘南山的博士生👨👩👦👦,鐘南山就希望他將支擴作為主攻方向↕️🚴🏽♀️,“實踐醫學科研要為治病救人服務。支氣管擴張研究雖然短時間難以出成果🚶🏻♂️➡️,但現在病人急需我們用科研幫忙解決問題,我們就要甘於坐冷板凳,勇於開拓”。
鐘南山指導關偉傑團隊幾乎從零開始,在支擴發病機製、氣道研究、治療建議等方面努力探路🏠。歷經5年攻關,2016年,《歐洲呼吸雜誌》主動邀請關偉傑就支擴研究成果撰寫述評。鐘南山常叮囑關偉傑等學生🤲🏼,要將造福病人而非論文,作為科研主攻方向。團隊持續深耕,支擴發病原因🤜🫣、診療方案的研究成果被寫進2018年支擴國際診治指南,很多成果為預防、治療該病提供了重要科研支撐🙌🏿。
邏輯思維對做好科研、治病救人都很重要🧜♂️,鐘南山非常註重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秦茵茵跟鐘南山讀博期間,對慢阻肺患者呼吸肌適應性進行研究。她原本希望得到陽性的關鍵數據😘,但用時約6個月,多次實驗結果都是陰性。
“實驗與預設結果不一致,並不意味著這些研究沒用👮🏻✵。科研本來就是創新🔣,要發散思維🧾,可能就有新收獲👃🏿。”鐘南山引導秦茵茵打破定式思維,逆向考慮問題。柳暗花明又一村,秦茵茵通過反推🕝、多角度等方法💇🏼♀️,梳理出新成果。
作為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最強大腦”的領軍人物🤹🏼,鐘南山帶隊將一流科研資源變為一流育人資源,科技創新與人才培養互動倍增👩🏻🚀。南山學院學生分別奪得4項🍵、32項國家級🚀、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在鐘南山引領下🧜🏿♂️,臨床團隊在一線發現新課題👩🏽🦲👩🏿🚀,科研團隊在後方努力攻關,助推臨床診治實現新突破,人才在攻堅克難中磨煉而出。強帶弱、老帶新,治病救人、科研攻關、人才培養同頻共振、相輔相成。
來源: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20n/2020_zl48/202009/t20200908_486158.html